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是45岁以上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导致绝大多数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的原因。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还没有完全搞懂,但我们知道某些因素可以加速它的形成,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及相对较轻的糖耐量受损、吸烟、活动不积极、肥胖等。体内慢性炎症可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的理论提示动脉粥样硬化起于动脉内膜受损。高血压对内膜的应力作用,加上血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高半胱氨酸、自由基、尼古丁等物质的破坏作用,从而造成内膜受损。随后,白细胞粘附到受损的内膜上,胆固醇及其他脂类也在内膜上积聚。血小板同样也会黏附,并释放成纤维组织的物质。最后,总的效应就是动脉壁的增厚和管腔的狭窄。
当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狭窄达到75-90%,就会发生心绞痛。下肢动脉狭窄,就会造成运动时腿痛,称为间歇性跛行。另外,动脉的不规则表面会发生血栓,而血栓脱落会堵塞血流。同样,粥样硬化斑块也会脱落。心脏病的发作通常是由这种血栓脱落引起;而中风更多的是由斑块脱落或血管逐渐闭塞所致。还有,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变得非常薄弱,可能突然破裂。
像动脉粥样硬化这么严重的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预防。而常规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有氧运动、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戒烟等。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必要时服用降脂药和降压药。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很有帮助的天然疗法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ω-3脂肪酸: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脂肪酸,在冷水鱼等食物中有丰富的含量。有证据显示鱼或鱼油能适当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增加HDL(“好”胆固醇)含量,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还有两项双盲研究显示,亚麻籽油(另外一种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能降低LDL(“坏”胆固醇)水平,有轻度降血压、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脏病的风险,这一点毫无疑问。另外,增加锻炼、减轻体重(对于肥胖患者)也能起很大的帮助。虽然近几年一直强调减少饮食中的脂肪摄入,但目前证据显示食用健康脂肪(如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要比减少脂肪摄入更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反式脂肪酸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002年7月,美国医学研究会总结得出对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没有一个安全的水平限制,建议摄入越少越好。另外,目前科学证据支持适当饮酒(如每天一杯葡萄酒)可能有益健康。
- 蒜:很多研究提示:蒜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一方面,它能适当降低胆固醇,有轻微降压作用,另一方面,能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影响、减少血液凝固倾向。
- 红曲米 (Red yeast rice):研究显示红曲米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在中国开展的一项双盲研究比较了红曲米和安慰剂对5000名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差异。经过4年多的研究发现,食用红曲米的参与者心脏病发作比例较安慰剂组降低约45%,而总发病率下降了约35%。
- 间质聚糖 (Mesoglycan):它是一种从猪肠里提取的物质。有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200mg间质聚糖能显著减缓动脉壁的增厚速率。
- 镁 (Magnesium, Mg):镁同样有保护作用。有一项对187例心绞痛患者的双盲研究,给予参与者每天服用365mg镁或安慰剂。结果显示服用镁能显著增强运动机能,减少运动诱发的胸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另外,镁还能降低由垃圾食品中的硬化油、人造黄油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绿茶:部分观察性研究发现绿茶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脏病。不过观察性研究有时并不可靠。
- 坚果 (Nuts):经常食用坚果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很有可能与坚果中的单链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关。